蒋冕(1463年3月1日-1532年8月12日),字敬之,一字敬所,号湘皋。广西桂林府全州县(今广西全州镇北门一带)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正德时,累官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时主昏政乱,冕持正不挠,有匡弼功。武宗崩,与杨廷和共诛江彬。嘉靖初,以议“大礼”忤旨,代杨廷和为首辅仅二月即乞归。卒谥文定。有《湘皋集》、《琼台诗话》。
才华早露
明英宗天顺七年(1462)二月十二日,生于云南临安府河西县(今云南通海县河西镇)官舍,天资聪慧,有“神童”之称,十岁时即过目成诵。明宪宗成化十三年(1477年),年仅十五岁的蒋冕,高中广西乡试榜首,成为解元。当时的内阁大学士丘濬就对他寄以厚望,认为他是“台辅之器”。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蒋冕考中进士,并入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庶吉士制度在明成祖永乐年间确立,永乐以后得到发展、完善。在明代形成“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不成文法,一旦入选为庶吉士,就被“目为储相”,看成未来的宰相。
进入内阁
蒋冕经过三年的培养、锻练,明孝宗弘治二年(1489年)十一月,被授为翰林院编修之官,从此,蒋冕的仕途畅通,历任翰林院侍讲,翰林院侍读学士,吏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礼部尚书等职。
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年)二月,会推阁臣,由于蒋冕“清谨有器识,雅负进望”,而得以入选。蒋冕是以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的身份进入内阁,进入权力的中心。明代内阁一般有三至五名阁臣,最多时达七人,最少时仅一人。蒋冕入阁进已有两位阁臣,位次排在第三。
嘉靖初年,“大礼之仪”之争。首辅杨廷和挺身而出,反对明世宗立其父为皇考,结果在嘉靖三年(1524年)二月罢归。杨廷和离开了朝廷,蒋冕顺水推舟地位至首辅。
作为正直的大臣,蒋冕与杨廷和一样力主世宗应尊孝宗为皇考,生父为皇叔父。蒋冕不愿与违反礼法的世宗为伍,多次上书乞休,违背世宗意愿,让世宗大为不悦,因此,在首辅之位仅两个多月就致仕。首辅是人臣之极,是多少官员难以企及的。但是,蒋冕不屈服皇帝的权威,敢于力谏,为了“正义”而宁愿弃官为民,这是在封建社会中少有的正气。
落职去世
杨廷和、蒋冕等人致仕后,世宗还不罢休,还要定他们的罪。嘉靖七年六月,颁布《明伦大典》,敕定议礼诸臣之罪,蒋冕被革职为民。嘉靖十一年(1532年)七月十二日,蒋冕去世,年七十,次年葬于城南恩德乡尹家塘。明穆宗即位,下旨复官,追赠少师,谥文定。
▲
蒋冕从政于弘治、正德、嘉靖三朝,当多事之秋。正德年间,“主昏政乱”,武宗荒淫无耻,导致太监刘瑾专权,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作为辅臣,蒋冕尽力扭转败政。正德期间,内阁辅臣杨廷和、蒋冕等敢于直谏,而蒋冕更为著称。王世贞对杨廷和、蒋冕比较道:“冕尤耿介,抗颜执诤,侃侃大臣体。”蒋冕不仅有“器识”,而且敢于犯颜直谏,对正德弊政多有补救,因此《明史》评价蒋冕在正德朝“有匡弼功”。
明武宗暴死后,武宗无后,拥立新君成为关系国家安稳的大事。杨廷和根据《皇明祖训》,提出兴献王长子当立。蒋冕极力赞成。使皇位的问题顺利解决。世宗登位,于嘉靖元年(1522年)三月,论赏翊戴功,杨廷和、蒋冕等没有居功自傲,而是屡疏恳辞,终于没有接受世宗的赏赐,足见蒋冕为官是心在社稷。
蒋冕还协助杨廷和诛杀江彬。江彬是怂恿武宗行边肇事、南巡作乐的元凶。武宗死后,江彬重兵在握,稍一不慎,便会导致国家动乱,如何处置江彬是关系政局安稳的大事。危难之际,蒋冕与杨廷和、毛纪及司礼中官温祥密谋,经皇太后同意,付诸实施。在太监张永的配合下,诱江彬进入坤宁宫,将其逮捕,磔于市。江彬既诛,中外相庆,为开创嘉靖新政铺垫了道路,蒋冕功不可没。
在明武宗暴死到世宗登位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蒋冕与杨廷和力行改革,去除弊政,清理机构,精简人员,减少支出,对当时政局稳定是起了不小的作用。
嘉靖三年,蒋冕为首辅,“当国”,世宗遣官织造江南,命蒋冕草敕。蒋冕极力反对。“冕以江南被灾,具疏请止,帝不从,敕亦久不进。帝言其违慢,冕引罪而止。”在蒋冕的极力反对下,世宗无可奈何,只得暂没有遣官织造江南。百姓得以喘息,因此当时百姓无不夸蒋冕是个好官。正是通过杨廷和、蒋冕的除弊兴利,使嘉靖初年出现社会安定的新局面。
蒋冕除了当好官外,还刻苦读书、著书。其留下的著作有《湘皋集》、《琼台诗话》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