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我担任左拾遗期间曾上奏过几次,但我生性懒散更适合在水竹旁居住。
当年我作为“奉引”随意骑着皇家的马,现如今幽居在锦江边,是真正爱钓江中鱼鱼。
您如谢安不吝惜宾客登临的耗费,我似阮籍未知礼法相信您能给予宽恕。
如果您能枉驾出城到草堂来,我可以在杂草丛生的门前用锄头开出一条路来。
注释
奉酬:酬答。
拾遗:自称,因诗人曾官至左拾遗。
奉引:为皇帝前导引车。
沙苑马:苑囿中的马。
枉沐:白白地蒙受。
旌麾:旗帜,这里指严武出行的车马仪仗,借指严武。▲
诗当作唐朝宝应元年(762)春,杜甫当时51岁,严武在长安时是杜甫的同事,当年曾一起被贬出长安。前一年十二月,严武开始任成都尹。在成都期间,严武与杜甫经常来往,也给与很大的照顾。后来杜甫还曾到严武幕府任职。杜甫所担任的检校工部员外郎(所以后世才称他为杜工部),也是严武向朝廷保举的。
严武一生曾多次驻守四川,本诗创作于第一次镇蜀期间,严武对杜甫的劝仕之意大约曾表达过多次,一直到他奉召入朝、杜甫送他到绵州时,还在动员杜甫:“试回沧海棹,莫妒敬亭诗。”(《酬别杜二》)可以说,在严武第一次镇蜀期间,杜甫确实是绝意于仕进的,下了老死江湖的决心。但是送走严武之后,历经了徐知道之乱,在梓州、阆州避乱流寓的一年半时间里,杜甫的心情和想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为新登基的代宗翻了一些肃宗时所立的旧案,一些遭贬斥的旧臣又得以起用,杜甫的许多故人也相继应召入京,反映出当时形势处于新旧交替之中,因此他的心情不再平和,变得激烈,对自己卜居成都近两年的想法进行了否定。所以当严武第二次镇蜀,杜甫旋即回到成都,不待严武招邀,已经于归家兴奋之际说出了“飘飘风尘际,何地置老夫?于是见疣赘,骨髓幸未枯”(《草堂》)的心里话,大有主动请缨之意。这一回杜甫的入幕,实在不见有推辞之迹。
严武在《寄题杜拾遗锦江野亭》诗中邀请杜甫到成都城游玩,深意是劝他为官,但杜甫在本诗说,如果您能枉驾出城到草堂来,我可以在杂草丛生的门前用锄头开出一条路来。这是客气话,也是对严武的邀请。同时也谢绝了严武劝仕的好意。▲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