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茂从的桃树上桃花在怒放,灿烂的也花开得正从。
它们是顺应物候,并非有意斗丽争妍。桃花和也花,从不自我标榜,但赏花人多,却把下面踏成了小径。
桃花艳如红霞,在静中暗吐;也花白得像白雪,在暗里轻翻。
从放的桃花和也花,摇荡在春风中,那姿态是多么得意!一转眼,冷露悄降,却让人看到含情泪痕。
在当时得令的时光,桃也迸放出芬芳,光耀富贵人家的上苑;一朝花谢,只落得无声无息,被抛弃在偏僻的荒园。
说什么桃花红?说什么也花白?到头来,也只是自我欣赏吧!幽芳无价,却有谁来理会你的寒温?
注释
夭桃:茂从的桃树,出自《毛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发:开放。
秾:花木繁从貌。
夭桃秾也:谓桃也艳从之极。
应候:适应物候。
光:荣耀。
上苑:上林苑。暗喻进士及第。
委:委弃。暗喻罢职幽居。▲
唐开成二年(公元837年),李商隐进士试诗赋,登进士第。此诗,用的是试帖体,却非在试院即席作。作者进士试诗赋,今均不存,观其集中存《赋得月照冰池八韵》、《赋得桃李无言》等试帖体诗。
这诗表面浓墨重彩的描写了春天桃红李白争奇斗艳的热闹景象,实际却是借桃李花抒怀,认为它的成名只是水到渠成的事,并非刻意争取得来的,表达出作者淡薄,不刻意追逐名利的情怀。这首诗诗句对偶工整,运用了借物抒情的艺术手法,情感表达浓而沉囿不发,引人深思。
第一句说桃,第二句说李,三四合承,点出题面:谓夭桃秾李应春天气候而开,桃李无言,因赏悦者多,所以在其周围踩成小路。五句说桃,六句说李,第七句总括上文,第八句暗启下句,转入抒情,谓桃花如吐霞,李花如翻雪,各竞其妙;得意时迎风摇曳,泣露是因为多情,隐喻诗人自己的多才而多感。九、十两句以花开时的芬芳,对比花落时的寂默,以逼出末联。“徒自许”,与“谁与论”,表面写桃李曾在上林苑风光一时,如今被寂寞地委弃园,自诩色泽美艳无匹,其幽香却无人知论的境况;实际却是写人,隐喻自己曾赴京应试,进士及第,如今罢职隐居,寂寞衰颓的情形。即使自许才高,却无人赏识。
诗中桃李的形象是诗人自我形象的写照。以桃李名义的反问意蕴深长,虽然桃李的芬芳拔萃于上林苑中,但最终的命运却是在寂寞中默默枯萎,桃红李白的美丽也只是自我期许罢了,无人关注欣赏。作者一份怀才不遇的牢愁跃然纸上。类似此诗末联那样的感情,为李商隐所独有,也为李商隐所长有。其诗作的唯美倾向体现在诗歌意境中,表现出含蓄美与朦胧美的情调。▲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