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会稽山上的雾气散了,显露出高峻的山体和葱郁的草木,明净的水面上没有风也起了水波。
别说春天已经结束花草都凋谢完了,另有人在水流中央采摘菱叶和荷叶呢。
注释
相和歌辞:相和歌辞是乐府诗集中的一类,盛行于汉魏时期。稽山:会稽山的省称。 原名茅山,亦称亩山,位于绍兴北部平原南部。相传夏禹大会诸侯于此计功,故名。大禹一生行迹中的四件大事:封禅、娶亲、计功、归葬都发生在会稽山。夏禹大会万国诸侯于绍兴,成立中国第一个朝代“夏”。
罢雾:罢止浓雾。
郁:郁郁葱葱。
嵯峨:山高峻貌。
镜水:指镜湖的水。平静明净的水。镜湖,绍兴镜湖。
自波:自己起波浪。
莫言:不要说。
春度:春天度过。犹春去。
芳菲:芳香的花草。香花芳草。花草盛美。菲,花草的香气很浓。
中流:水流的中央。
芰荷:菱角与荷花。指菱叶与荷叶。菱,俗称菱角。两角的叫菱,四角的叫芰。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这首诗作于越州(今绍兴市)镜湖旁,时间应是他告老回乡的夏天。他回乡后定居于镜湖边的“道士庄”,即今绍兴市五云门外,每天都能看到镜湖的水波,及镜湖上的采莲人与采芰荷的人。何谓镜湖?传说是大禹治水时他曾在这里铸镜,也有人说是取于王羲之的一句诗文,还有人说湖水平如镜,可清鉴照人,故镜湖又名鉴湖。镜湖很大,有东湖、南湖和长湖之分,徐文长说镜湖八百里,也不为之过。镜湖很美,唐朝诗人李白等多有咏吟。当年贺知章在州府游历,看到了会稽山的云雾,镜湖上的采莲人,景色很是别致,即兴作了这首诗。
首句“稽山”即指越州之会稽山,大禹治水时会诸侯及计议于此,初名“会计山”,后称“会稽山”、“稽山”,它由许多山峰相连组成,长达百里。“嵯峨”指山峰参差巍峨之势。首句是说,郁郁葱葱、云雾缭绕、群峰连绵的会稽山是多么壮丽呵!这真是写山景的绝妙佳句。接着是“镜水无风也自波”,这句表面上看不像是在写越州之镜湖,因为镜湖平如镜,怎能够自动涌现出波澜呢?而实际上唐代的镜湖有上百个小湖组成,浙江潮水和山洪的冲击造成了各湖的落差,所以无风时湖上也有水流现象,造成“自波”。其实这是贺老在写湖景的奇美!写镜湖的动态及家乡的景色!
第三句“莫言春度芳菲尽”,是说不要以为春天的芳香已经过去,炎热的夏天来临了。而夏天依然有比春天更好的景色呢!因此引出了“别有中流采芰荷”的一景。“芰”是四条角的菱,任安贫《武陵记》注云,四角菱曰芰,两角的曰菱。它有大小不同的青红色二种,红色的芰通常比青色的要大,出壳后食之,味特鲜美。它生长于湖河之中,吴越人特爱种植。夏天,乡人们用专用的菱桶采摘,晚上全家围坐一桌食之。
“荷”是一种水生植物,荷花中生莲子,故称“莲荷”。莲子可食用,又能治病,所以采莲的人很多。镜湖中大片的荷叶、荷花及采莲的姑娘,形成了一道人与自然美交融相映的风景线,这在北方的长安城里是看不到的。贺知章年青时经常看到的这一景,五十年后在越州镜湖又看到了。旧景新发,于是写了《采莲曲》。
▲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