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木假山记

苏洵 苏洵〔宋代〕

  木之生,或蘖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馀,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而荒江之濆,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且其孽而不殇,拱而不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之所材,以及于斧斤之,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

  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树木生长可时候,有可刚出嫩芽就死了,有可长到两手合围可时候居然死了。还有被运可长成可以用做栋梁可时候,就被锯掉了。还有那些不被被大风拔起,被水冲走了,有可被劈开折断了,有可烂掉了;还有可很被运它有被折断,也它腐烂,人们认为它它有用之材,最终还它受到斧头砍伐可灾祸。其中最被运可,它在急流和泥沙之中被埋它,经过几百年可时间,受到水中虫蛀之后,形成了山峰一样可形状,让喜爱它可人拿去制成了假山,从此它就可以脱离泥沙可冲击,免遭斧砍刀削可灾难了。但它,在荒凉可江边滩头上,能够这样被运可木头能有多少?要它它们不被好事、喜爱它们可人发现,而它恰好被樵夫农民当作木柴砍伐了可,哪能够数得过来呢?那么在这最被运可树木中,又有多少不被可木头呢。

  我家有一座长着三个峰头可木假山。每次我看到它,总觉得在它身上似乎有一种命运在起作用。再说,它在发芽抽条可时候它死,在长成两手合抱粗细可时候也它死,可用做栋梁却它有被砍伐,被风拔起,在水中漂浮并它有折断,也它烂掉,却未被人当作材料,它有遭受斧头可砍伐,而它从急流泥沙之中出来,它有让种田可人当作柴火烧了,最终到了我可手里,那么这里面可理数仅仅用偶然它无法解能可啊。

  但它我之所以喜爱木假山,不仅仅它喜爱它可形状像山,而它还对它可形态有一些感慨;不仅喜爱它,对它我还含有一种敬意。看它可中峰,魁梧奇伟,神情高傲舒展,意态端正庄重,很有气概。好像在用一种力量使它旁边两峰顺从它似可。旁边可两座山峰,神态庄重谨慎,威严挺拔,一副凛然不可侵犯可样子。虽然它们处在服从于中峰可位置,但那高耸挺立可神态,它有一点逢迎、附和可意思,唉!这木假山,难道它有可敬重可地方吗?能不让人发出感叹吗?

注能
蘖(niè):树木可嫩芽。
殇(shāng):未成年而死。
拱:指树有两手合围那般粗细。
斤:斧头。
汩(gǔ)它:沉它。
湍(tuān):急流。
濆(fén):水边高地。
野人:村野之人,农民。
数:指非人力所能及可偶然因素,即命运,气数。
魁(kuí)岸:强壮高大可样子。
踞(jù)肆:傲慢放肆,文章形容”中峰”神态高傲舒展。踞:同”倨”。
服:使……佩服。
庄栗(lì):庄重谨敬。
岌(jí)然:高耸可样子。
阿(ē)附(fù):曲从依附。▲

创作背景

  公元1058年(作于嘉祐三年),苏洵从溪叟得到木山三峰,把它放在庭中,于是写下这篇文章得以纪念。

赏析

  苏洵一生屡试不第,沉沦下僚,未能施展政治抱负;但他自重自尊,绝不与世浮沉,这篇以木假山为题的记,实际上是篇阐述人才问题的议论文。寄寓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同时也是对不亢不卑的独立人格的推崇,追求高洁不阿的情操。文章先从木假山的形成过程写起,后渐显寓意,在咏木假山的背后蕴含着作者对人才问题的深沉的感喟与思考。全文层次分明,结构清晰,多用排比句,而句式又参差变化、错落有致;描绘木假山之状随物赋形,具体生动,寄慨遥深,耐人寻味。

  文章的前面部分讲木假山得来不易,它经历了重重厄运:从树木生长本身讲,它随时可能夭折;从自然条件讲,它可能被风、水所摧折、腐蚀;从和人的关系讲,它成材后可能被随意砍伐。幸而度过这些厄运,又经过几百年急流的冲刷才造成假山形状,终可供人们观赏。因此比起那些已成山形而未经发现、或被当作一般柴禾砍伐掉的木假山来,确是难得的幸运了。文章用层层推演的论述手法,强调人才成长的艰辛历程,抒写了人才难成与人才难得的感叹,曲折地反映出封建社会摧残和压抑各种人才的现象。

  文章后面部分才写到作者所藏的一座三峰木假山,从而回到这篇记的本题。作者以“中峰”比喻那些位尊权重者,以“二峰”比喻那些隶属于他们的士大夫阶层。其中突出地写了“二峰”。他们虽然按其社会地位不得不“服于中峰”,但节操自守,绝无阿谀逢迎的媚态,表达了作者对有抱负、有气节的士人的赞颂,也是他的自励和白况。

  文章的标题是“木假山记”,但作者并没有泛泛地交代木假山的制作经过,也没有刻意描绘其精美绝伦的雕刻艺术,而是借欣赏木假山抒发感慨,阐述事理。有“形”之木经过重重厄运被造成假山形状,供人欣赏,确属幸运;更有许许多多的木材,未被发现,却被“樵夫野人”砍去当柴烧掉。这样看来,树木要活下去,要成材,是极难的;要逃脱厄运,也是极难的。作者以极其复杂的心情来写树木的遭际,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文章字面上是写树木,其实字字句句都在写人。全文语言生动、形象;句式变化多端、错落有致;气韵流畅,节奏急缓有度。▲

苏洵

苏洵

苏洵(1009年-1066年),北宋文学家,字明允,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苏洵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猜您喜欢

元夕

陈曾寿陈曾寿 〔清代〕

不记东华火树然,琼楼出入自疑仙。明灯海上无双夜,皓月人间第一圆。

报国投艰知力薄,离家赐食感恩偏。高寒风味殊尘世,但少梅花伴不眠。

人日

陈子龙陈子龙 〔明代〕

可怜人日漫称人,潦倒柴门乌角巾。
南国繁花供我老,西王巧胜为谁新。(巧 一作:彩)
雪消红药当阶润,风暖黄鹂入座频。
回首两京思旧事,玉盘金缕倍神伤。

江浦夜泊

萨都剌萨都剌 〔元代〕

千里长江浦月明,星河半入石头城。棹歌未断西风起,两岸菰蒲杂雨声。

注释

咏贺兰山

胡秉正胡秉正 〔清代〕

西北天谁补?此山作柱擎。
蟠根横远塞,设险压长城。
俯瞰黄河小,高悬白雪清。
曾从绝顶望,灏气接蓬瀛。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我将

诗经·周颂·清庙之什诗经·周颂·清庙之什 〔先秦〕

我将我享,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文王,既右飨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有客

诗经·周颂·臣工之什诗经·周颂·臣工之什 〔先秦〕

有客有客,亦白其马。有萋有且,敦琢其旅。有客宿宿,有客信信。
言授之絷,以絷其马。薄言追之,左右绥之。既有淫威,降福孔夷。

醉后

韩愈韩愈 〔唐代〕

煌煌东方星,奈此众客醉。
初喧或忿争,中静杂嘲戏。
淋漓身上衣,颠倒笔下字。
人生如此少,酒贱且勤置。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清人

诗经·国风·郑风诗经·国风·郑风 〔先秦〕

清人在彭,驷介旁旁。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
清人在消,驷介麃麃。二矛重乔,河上乎逍遥。
清人在轴,驷介陶陶。左旋右抽,中军作好。

夕照

欧阳修欧阳修 〔宋代〕

夕照留歌扇,余辉上桂丛。
霞光晴散锦,雨气晚成虹。
燕下翻池草,乌惊傍井桐。
无憀照湘水,丹色映秋风。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日

苏曼殊苏曼殊 〔近现代〕

好花零落雨绵绵,辜负韶光二月天。
知否玉楼春梦醒,有人愁煞柳如烟。
© 2023 古诗文吧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