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注释 译文

送平澹然判官

王维 王维〔唐代〕

不识阳关路,新从定远侯。
黄云断春色,画角起边愁。
瀚海经年到,交河出塞流。
须令外国使,知饮月氏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你还不认得边塞的道路,您刚刚跟从像班超那样的将军出征。
边疆裹挟着沙尘的黄云遮断了春天的景色,军中画角的声音唤起了边将的忧愁。
瀚海要走一年多才到,交河水远远地流出塞外。
您要让那些外国的臣使,知道当年匈奴用月氏王头骨饮酒的暴行。

注释
阳关:古关名。在今甘肃省教煌市西南古董滩附近,因位于玉门关以南,故称阳关,后来也用来泛指远方边关。
定远侯:东汉班超的封号。班超早年家贫,为官府抄书,曾经投笔感叹:“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后来投笔从戎,奉使西域,在三十一年间,使西域五十多个国家和汉朝保持贡属或和平关系,极大削弱了匈奴在西域的势力,被任命为西域都护,封定远侯。
画角:古管乐器。传自西羌,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因表面有彩绘,故称画角。发声哀厉高亢,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
瀚海:唐朝设立瀚海都督府,唐朝管理回纥诸族的羁縻都督府在今蒙古国境内。到:一作“别”。
交河:最早是西域“车师前国”的都城,因河水分流绕城下,故称交河。唐朝安西都护府最早设在交河故城,位于今吐鲁番市以西。14世纪窝阔台的后裔等经过多年的残酷战争,先后攻破高昌、交河。由于窝阔台后裔受中东伊斯兰教影响皈依伊斯兰教,他们在攻克交河后强迫当地居民放弃传统的佛教信仰,改信伊斯兰教。
知:一作“只”。月氏(zhī)头:冒顿即位为单于后,于公元前174年前后,派右贤王领兵西征,再次击败月氏,杀月氏王,以其头骨制成饮器,迫使月氏西迁。月氏,亦作“月支”,古族名,曾于西域建月氏国。其族先游牧于敦煌,祁连间。汉文帝时遭匈奴攻击,西迁塞种故地(今新疆西部伊犁河流域及其迤西一带)。西迁的月氏人称大月氏,少数没有西迁的人入南山(今祁连山),与羌人杂居,称小月氏。▲

创作背景

  这首诗中的平澹然判官大约曾是一位文臣,但有为平定边关作贡献的志向。此时他初次出赴边塞,王维作此诗以送别,此诗的创作时间不详。

王维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jié),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猜您喜欢

元夕

陈曾寿陈曾寿 〔清代〕

不记东华火树然,琼楼出入自疑仙。明灯海上无双夜,皓月人间第一圆。

报国投艰知力薄,离家赐食感恩偏。高寒风味殊尘世,但少梅花伴不眠。

人日

陈子龙陈子龙 〔明代〕

可怜人日漫称人,潦倒柴门乌角巾。
南国繁花供我老,西王巧胜为谁新。(巧 一作:彩)
雪消红药当阶润,风暖黄鹂入座频。
回首两京思旧事,玉盘金缕倍神伤。

江浦夜泊

萨都剌萨都剌 〔元代〕

千里长江浦月明,星河半入石头城。棹歌未断西风起,两岸菰蒲杂雨声。

注释

咏贺兰山

胡秉正胡秉正 〔清代〕

西北天谁补?此山作柱擎。
蟠根横远塞,设险压长城。
俯瞰黄河小,高悬白雪清。
曾从绝顶望,灏气接蓬瀛。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我将

诗经·周颂·清庙之什诗经·周颂·清庙之什 〔先秦〕

我将我享,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文王,既右飨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有客

诗经·周颂·臣工之什诗经·周颂·臣工之什 〔先秦〕

有客有客,亦白其马。有萋有且,敦琢其旅。有客宿宿,有客信信。
言授之絷,以絷其马。薄言追之,左右绥之。既有淫威,降福孔夷。

醉后

韩愈韩愈 〔唐代〕

煌煌东方星,奈此众客醉。
初喧或忿争,中静杂嘲戏。
淋漓身上衣,颠倒笔下字。
人生如此少,酒贱且勤置。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清人

诗经·国风·郑风诗经·国风·郑风 〔先秦〕

清人在彭,驷介旁旁。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
清人在消,驷介麃麃。二矛重乔,河上乎逍遥。
清人在轴,驷介陶陶。左旋右抽,中军作好。

夕照

欧阳修欧阳修 〔宋代〕

夕照留歌扇,余辉上桂丛。
霞光晴散锦,雨气晚成虹。
燕下翻池草,乌惊傍井桐。
无憀照湘水,丹色映秋风。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日

苏曼殊苏曼殊 〔近现代〕

好花零落雨绵绵,辜负韶光二月天。
知否玉楼春梦醒,有人愁煞柳如烟。
© 2023 古诗文吧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