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居安城,发覆才半额。举止异常儿,父母争怜惜。
自谓守青缃,终身寄篇籍。薄有良田畴,东西免怵迫。
孰知生不辰,风波荡几席。悲哉我二人,家破投蛮貊。
道远八千里,冰坚五六尺。关云片片黄,塞草荒荒白。
平生未出门,出门乃局蹐。不复见中原,焉能得安宅。
犹记送行时,舟泊姑苏驿。大母惨不言,仲父相扶掖。
宛转就母怀,仓皇竟无策。牵衣哭一声,寸寸肝肠磔。
弟妹年更小,但闻语啧啧。我尚无所知,彼亦何足责。
仲父养军中,不作沟中瘠。车骑有香囊,仲郢无牙笏。
春冬搦管书,秋夏弯弓射。覆巢赖有此,亦足安魂魄。
蹉跎八九年,仲父复易箦。故乡未得归,大母垂黄发。
极北望我父,血流双眼赤。纵有断鸿飞,奈此重关隔。
可怜七尺躯,怅怅何所适。从兹事砚田,长作吴中客。
愧乏济川才,又非凌风翮。谬辱诸贤豪,谓可倾肝膈。
班荆多赠缟,盘飧或寘璧。借以供大母,庶几慰日夕。
而乃天不吊,大母溘焉没。客路挽灵车,家山谋窆穸。
窆穸复踟躇,宁忍闻沙碛。恐我父母知,老年伤踊擗。
终念此大事,敢用私情格。所赖有季弟,晨昏强宽释。
同气有三人,季不离亲侧。大母在堂时,仲亦关东役。
嗟予独何人,廿载情空剧。赎罪少黄金,鸣冤须肺石。
天子昨南巡,愿以身代谪。銮舆已垂问,鞭挞仍遭斥。
自叹一男儿,遇事能擘画。翻不若缇萦,上书传史册。
岁月如逝波,转眼已非昔。更不省庭闱,生子诚何益。
结束新征衣,包裹旧巾帻。挥手别亲朋,洒泪辞叔伯。
萧萧白日寒,渺渺云山碧。谁云道路长,今日乾坤窄。
(1650—1720)浙江山阴人,字可师,号耕夫,晚号大瓢山人。为人作幕。其父坐事长流宁古塔,请代父戍不许,与弟先后出塞省父。习其地理沿革、山川道里、风土人情,著《柳边纪略》,为世所称。另有《晞发堂集》、《杨大瓢杂文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