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朝廷权贵对云台评功画像正议论纷纷,却无人评暮李广当年扫荡匈奴的功勋。
原居蓝田南山的李广,日暮时分在灞陵原上骑马射猎,当年的李将军却成了无人理睬的“故将军”了。
注释
旧将军:指西汉将军李广,旧者,指其原役而言。
云台:即汉代宫中的高台,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白马寺附近的洛阳故城遗址中。汉明帝永明三年(485),在云台画汉光武刘秀时功臣二十八人像于云台。
高议:指朝廷权贵的评议。
荡寇勋:扫荡匈奴的功勋。
灞陵原上猎:指李广屡立奇功却未封侯,原居蓝田南山,以射猎消遗。
灞陵:汉文帝陵墓所在地,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郊。
故将军:《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大破匈奴,功高不赏,家居数岁。他曾隐居于蓝田南山,以射猎作为消之。有一次,他只带名随从,夜间与人在田间饮酒。回来时经过灞陵亭,正逢亭尉酒醉,对李广大声呵斥。李广的随从说:“故(旧)李将军。”亭尉说:“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强令李广宿于灞陵亭下。此处以汉代飞将军李广之无辜受斥,隐指李德裕等会昌功臣有功不得封赏、反遭贬窜的不幸遭遇。“故”一作“旧”。▲
唐宣宗大中二年(848)七月,唐王朝为表彰国初至贞元年间的一批功臣,续绘三十七人图像于凌烟阁。然而,在会昌年间抗击回鹘侵扰、平定泽潞叛镇的有功臣子如李德裕等,不但没有受到褒奖,反而连遭贬斥。同年九月,李德裕再贬崖州司户参军;石雄求任节度使之职以终老,因未获准怅恨而死。对统治阶级的寡恩和会昌有功之臣遭遇的不幸,李商隐深有感慨,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代鸣不平。
这首诗使用了两个典故,一是东汉明帝时绘功臣图像于南宫云台,二是西汉武帝时李将军夜行,显非一时之事。诗人有意牵合东汉、西汉史事,必非咏史,而系托古讽时,是借汉代名将李广功高不赏、反遭斥责之事,隐指唐宣宗大中年间打击武宗会昌有功旧臣的作法。
“云台高议正纷纷,谁定当时荡寇勋”,上句借东汉明帝在云台画光武帝时中兴功臣像的史事虚拟汉武帝在朝堂评功行赏的情况。“云台”比喻评功者高高在上;“高议”是讽刺性反语,意指廷议时诸公夸夸其谈,高论迭出,却无补于国事;“正纷纷”,状“高议”争功的情景。下句则以诘问的口吻责问朝堂争功的权贵,那些真正为国家出过汗,流过血,立过功的人,却被弃置不用,不仅有功不赏,而且轻罪重罚,被遭贬绌;也表明那些高高在上的评功者徇私舞弊,借评功为名,把些惯于逢迎的庸才评上去,而那些具有真正才能,建立奇功的人由于正道直行,却沾不上边,真是不公平。
“日暮灞陵原上猎,李将军是故将军”,这两句揭露封建统治者对有功将领的废弃。正是由于最高统治者在论功行赏时有意排斥李广,李广则退居南山,投闲置散。这两句巧用李广暮猎夜饮,带醉归来,横遭小小灞陵尉侮辱呵斥的一节小事,具体而细微地展示了昔日虎威赫赫的名将,如今“虎落平川遭犬欺”的那种令人同情的落魄情态。
全诗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融合在一起,深刻地揭示讽刺对象的本质,寓意深刻,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