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明月啊,明月,你照得离乡背井的人心中无限伤悲!夜已深,你的光彩还来照拂我的空寂床榻。莫非是嫌我帷幔云屏中的寂寞深夜还不够漫长。漫漫长夜啊!无止无尽!我还是时时梦到昔日花前柳下的恩爱景象。
注释
三台令:词牌名。原名“调笑令”。此调在唐时有“古调笑”“宫中调笑”“调啸词”“转应曲”等多种名称,南唐冯延已改称“三台令”。
帏(wéi)屏:床上帷帐和屏风,亦借指寝息之所。
这是代言体作品,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冯延已所处的是国家衰乱的政治环境,而他少年时期又拥有悠游自在的潇洒时光。而作这首词时,作者已不复少年,故借闺情以寄托伤感。
这首小令写闺情,写春天月夜离人愁绝难眠。开头“明月”二字叠用,使人心中荡起温柔的涟漪:“明月,明月,照得离人愁绝。”词先从明月着笔。满月之夜,清辉照人,本是良宵美景,但对离人来说却最容易触景生情,勾起相思的痛苦,离别的愁情,独居的孤凄。因此在古典诗词中明月似乎与离人、尤其是思妇结下了不解之缘,写明月牵愁惹恨的俯拾皆是。这首词的前两句不假雕琢,也不用藻饰,似脱口而出,却吐露了离人深深的怨情,从中仿佛听见主人公因“愁绝”而对明月的抱怨和无可奈何的深沉的叹息声。
“更深影入空床,不道帷屏夜长。”在总述离别者的哀怨后,作者随月光的脚步将视角转向闺房深处,细腻描绘出思妇内心的无尽愁苦。前句明确指出了时刻与背景。“空床”一词,悄然透露了思妇的身份,与先前的“离人”形成呼应,进一步渲染了那份愁苦与悲凉。后句则描绘了思妇的孤寂与难眠。思妇因对月思人而无法入眠,倍觉夜色漫长,那寂静无声的深夜更是牵动了她内心的愁绪,让她辗转反侧,难以释怀。这两句似乎是在责备明月的无情映照,虽看似无理,却真切地传达了闺中女子内心的哀愁与思念。
“长夜,长夜,梦到庭花阴下。”结尾作者描绘出因长时间无法入眠而思绪纷乱,最终化为梦境,进一步展现出思妇的深情厚意。两人分隔两地,相聚无期,只能将希望寄托于梦境之中,在虚幻缥缈的梦中得到片刻的慰藉。但此处并未描绘她千里迢迢寻夫的艰辛,只是简单地提到“梦到庭花阴下”,这其中蕴含的深意令人深思。尽管词中并未明确指出“庭花阴下”与远方之人有何关联,但从这美妙的景象中,我们不难想象她与他曾在此地漫步,共度了许多欢乐时光,留下了许多甜蜜的回忆,因此这些回忆长久地萦绕在她的心头,化为梦境。思妇醒来后,究竟是得到了满足还是更加惆怅,词在这里突然中断,只留下余音绕梁,情感深邃无尽。
此词开头二字叠用,第五句“长夜”二字,是以上句尾二字“夜长”颠倒而叠用之。承上启下,情境变换,结句直抒本意。在结构很有特色。▲
这首小令写闺情,写春天月夜闺中女子愁绝难眠。起写月明之夜,离人触景生情,勾起相思之痛;次写闺中女子对月相思不能入寐而倍感夜长,万籁俱寂的漫漫长夜又更多的牵动了她的愁思,使她辗转反侧,难以为怀;末写写因久不能寐而结想成梦,进一步刻画思妇的一片痴情,层层深入,将思妇的心理活动刻画得极为真实细腻,委婉动人。全词善用叠词,结构巧妙。
冯延巳 (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其词集名《阳春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