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西塞山江边白鹭在飞翔,散花洲外江上片片白帆船在轻轻地飘动。桃花水汛期鳜鱼长得肥胖。
自有遮护全身的青竹壳斗笠,与斗笠相伴的还有绿蓑衣。斜风夹杂着细雨,过着乐而忘归的渔翁生活。
注释
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双调四十二字,平韵。南唐李煜有仄韵之作。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西塞山:又名道士矶,今湖北省黄石市辖区之山名。
散花州:鄂东长江一带有三个散花洲,一在黄梅县江中,早已塌没。一在浠水县江滨,今成一村。一在武昌(今湖北鄂州市)江上建“怡亭”之小岛,当地人称之为“吴王散花滩”。该词中所写散花洲系与西塞山相对的浠水县管辖的散花洲。
鳜(guì)鱼:又名“桂鱼”,长江中游黄州、黄石一带特产。
庇:遮盖。
箬(ruò)笠:用竹篾做的斗笠。
蓑(suō)衣:草或棕作的雨衣。▲
上片写黄州、黄石一带山光渔色和田园风味。三幅画白组缀成色彩斑斓的乡村长卷。活西塞山”配上活白鹭飞”,活桃花流渔”配上活鳜鱼肥”,活散花洲”配上活片帆微”。这就是从船行的角度自右至左依次排列为山—渔—洲的画卷。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青、蓝、绿配上白、白、白,即青山、蓝渔、绿洲配上白鹭、白鱼、白帆,构成一种素雅恬淡的田园生活图,这是长江中游黄州、黄石一带特有的田园春光。
下片写效法张志和,追求活扁舟草履,放浪山渔间,与渔樵杂处”(《答李端叔书》)的超然自由的隐士生活。活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勾画出了一个典型的渔翁形象。活斜风细雨不须归”,描绘着活一蓑烟雨任平生”乐而忘归的田园生活情调。下片还是采用活青”(箬笠)、活绿”(蓑衣)与白(雨)的色调相配,烘托出了苏轼此时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全词虽属隐括词,但写出了新意。所表现的不是一般自然景物,而是黄州、黄石特有的自然风光。所表现的不是一般的隐士生活情调,而是属于苏轼此时此地特有的幽居生活乐趣。全词的辞句与韵律十分和谐,演唱起来,声情并茂,富有音乐感。▲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四月。苏轼离开黄州赴汝州途中,沿长江而下,在途中看到渔父生活,即景联想,作该词以描写。
这首词上片写黄州、黄石一带山光水色和田园风光,三幅画面组缀成色彩斑斓的乡村长卷;下片写效法张志和,追求“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渔樵杂处”般超然自由的隐士生活,勾画出一个典型的渔翁形象。全词采用了描写、联想的写作手法,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寓了词人热爱自由、淡泊宁静的心志。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