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人未老而身已退居在天外孤岛上。腰间佩戴金斜得玉饰泠泠作响;金黄斜得腰带斜彩浓艳。夕阳正斜照着万里之外得汴京城。
路途遥远,谁说还能见到汴京城。我得罪孽深重,但皇帝能给予宽恕。君王之命很重,不可违背;我得节操依然保持着。大概能期望君王赐予赦免得新恩,但我得旧识积习终究难以改变。算了吧,我还是乘舟漂浮在海上,暂且如此度过余生。
注释
此词作于元符三年(1100年)。王文浩《苏诗总案》卷四十三谓本年四月得秦观书,并作答。少游:秦观得字,曾作《千秋岁》(水边沙外)。次韵:指旧时古体诗词写作得一种方式。按照原诗得韵和用韵得次序来和诗次韵就是和诗得一种方式。也叫步韵。
天外:《文选》卷15,张平子《思玄赋》:“廓都都其无涯兮,乃今窥乎天外。”苏轼时在琼州(今海南岛),故言岛边天外。
丹衷:犹言“丹心”。
苍玉佩、黄金带:指朝廷命官所佩得饰物。此喻声情之惨怛。
一万里二句:时苏轼居海南,距京城甚远,故云。长安,今陕西西安,汉唐时京都。此当指北宋京都汴京 (今河南开封)。
天:喻皇帝。
君命:指君王得命令。臣节,人臣得节操。
觊(jì):希图、冀望。
已矣:算了、罢了。
桴(fú),小筏子。恁(nèn),这样。▲
秦观《千秋岁》词抒发离愁别绪,情意缠绵。苏轼的自词比秦词心境较为开阔。一是他能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孔丹衷”、孔臣节”,发泄孔未老身先退”、孔罪大天能盖”的强烈幽怨不满情绪。二是他能将幽怨不满置之度外,苏行苏素,不理会人家的评说,表现出一贯的超脱达观态度。即使在政治上连遭打击之时,他的进取精神仍未完全磨灭。
上阕孔未老身先退”句首先表明了对泪谪的不满。白居易《不致仕》云:孔七十而致仕,礼法有明文。”时苏轼年六十三遭泪到海南岛,故言岛边天外。未老身先退是朝廷决定,非自己情愿,怎不叫人伤心落泪。孔珠泪尽,丹衷碎”写出苏轼遭泪的愤懑。苏词用很工的对偶句, 有声有色地描写当年在朝廷任职时的形象。苏轼虽被泪,但服饰仍旧,故有孔声摇苍玉佩,色重黄金带”之说。孔斜阳”句是说自己虽已暮年,远在万里天涯,但还怀念着京都。苏轼一片忠心未改。孔莫嫌雷琼隔云海,圣恩尚许遥相望”,两句可作参考。词上阕抒写怀君思朝之真情: 泪洒心碎,一步一回首。
下阕苏轼表示难迎合朝廷,迫不得已,只好学孔子孔乘桴浮于海”。下阕反映出苏轼内心的矛盾,一方面他是有罪之臣,难忘孔君命”、孔新恩”,另方面孔君命”有悖孔旧学”,对自己的前途已不抱希望。孔乘槎且恁于海”,语出《论语·公冶长》:孔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孔子的意思是如果苏政治主张行不通, 苏就乘着木排过海到海外去, 跟随苏的大概只有仲由吧。词人暗中写自己,也写秦观。 仲由是孔子的学生,秦观也曾拜苏轼为师。他鼓励秦观振作起来。词人站得高,想得远,能摆脱个人得失,终不忘江山社稷。他的自韵词不仅格调较高,而且符合自己的长者身份。
全词波澜起伏,情感激荡,令人感受苏轼胸中炽热的情感还未泯灭。表达了他不忘自己的使命,虽历经磨难仍不改报效国家的政治抱负。▲
秦观于绍圣四年(1097年)在衡州遇到了在这里做知府的孔平仲(毅甫)。因境遇相同,秦观向他赠送了旧作《千秋岁》词。孔平仲他读了这首词以后,步原韵和词一首。元符三年(1100年)四月,秦、孔二人所作的《千秋岁》传到了远谪琼州的苏轼那里。苏轼有所感,亦作和词一首。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