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译文

送刘评事充朔方判官赋得征马嘶

高适 高适〔唐代〕

征马向边州,萧萧嘶不休。
思深应带别,声断为兼秋。
岐路风将远,关山月共愁。
赠君从此去,何日大刀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征马前往边地灵州,萧萧嘶鸣一直不停歇。
意绪一沉应带离别,声音凄绝为隔三秋。
送别之地的风将一直伴随着你去往远方,关山制约与你同分忧愁。
在这里赠诗为你送别,你什么时候才能回还呢?

注释
刘评事:名未详。岑参在《函谷关歌送刘评事使关西》,应为同一人。评事,官名,掌平决刑狱,属大理寺。《新唐书·百官志》:“大理寺在评事,掌两使推按。”大理寺在评事八人,从八品下。
朔方:即朔方节度使,是唐时十个节度使之一,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市西南。《旧唐书·地理志》:“朔方节度使,捍御北狄,统经略、丰安、定远、西受降城、东受降城、安北都护、振武等七军府。朔方节度使,治灵州,管兵六万四千七百人,马四千三百疋,衣赐二百万疋段。”
征马:两行之马。
边州:边地的州郡。此指朔方节度使所在地灵州。
萧萧:马鸣声。《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疏:“惟闻萧萧然马鸣之声。”嘶:马鸣。敦煌选本作“听”。
思:思绪。带别:夹杂着别离之情。
兼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秋天,言时间之久。此处“兼”用为动词,与“带”相对。鲍照《上浔阳还都道中作》:“俄思甚兼秋。”李善注:“兼犹三也。毛诗曰:‘一日不见如三秋。’”
岐路:分岔路口。这里指送别分手之处。
将:犹言伴从,伴随。《诗经·召南·鹊巢》:“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大刀头:隐语。大刀在环,“环”谐音“还”,隐含回还之意。《乐府解题》:“大刀头者,刀头在环也。何当大刀头者,何日当还也。”是以“大刀头”为还乡的隐语。▲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为送别刘评事时作,地点应在长安。参照岑参《函谷关歌送刘评事使关西》,则送别直至函谷关。高适一生四次入京,首次年纪尚轻,第三次十分仓促,第四次事务繁忙,故此诗当作于第二次入京时,即唐玄宗开元二年(735),此时朔方节度使为牛仙客。一说此诗是天宝十一载(752)秋天作于长安。刘评事是大理寺的属官,他是以“评事”这个官衔出任朔方节度使判官而离京的,朔方节度使的治所在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

高适

高适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朝中期名臣、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猜您喜欢

元夕

陈曾寿陈曾寿 〔清代〕

不记东华火树然,琼楼出入自疑仙。明灯海上无双夜,皓月人间第一圆。

报国投艰知力薄,离家赐食感恩偏。高寒风味殊尘世,但少梅花伴不眠。

人日

陈子龙陈子龙 〔明代〕

可怜人日漫称人,潦倒柴门乌角巾。
南国繁花供我老,西王巧胜为谁新。(巧 一作:彩)
雪消红药当阶润,风暖黄鹂入座频。
回首两京思旧事,玉盘金缕倍神伤。

江浦夜泊

萨都剌萨都剌 〔元代〕

千里长江浦月明,星河半入石头城。棹歌未断西风起,两岸菰蒲杂雨声。

注释

咏贺兰山

胡秉正胡秉正 〔清代〕

西北天谁补?此山作柱擎。
蟠根横远塞,设险压长城。
俯瞰黄河小,高悬白雪清。
曾从绝顶望,灏气接蓬瀛。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我将

诗经·周颂·清庙之什诗经·周颂·清庙之什 〔先秦〕

我将我享,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文王,既右飨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有客

诗经·周颂·臣工之什诗经·周颂·臣工之什 〔先秦〕

有客有客,亦白其马。有萋有且,敦琢其旅。有客宿宿,有客信信。
言授之絷,以絷其马。薄言追之,左右绥之。既有淫威,降福孔夷。

醉后

韩愈韩愈 〔唐代〕

煌煌东方星,奈此众客醉。
初喧或忿争,中静杂嘲戏。
淋漓身上衣,颠倒笔下字。
人生如此少,酒贱且勤置。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清人

诗经·国风·郑风诗经·国风·郑风 〔先秦〕

清人在彭,驷介旁旁。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
清人在消,驷介麃麃。二矛重乔,河上乎逍遥。
清人在轴,驷介陶陶。左旋右抽,中军作好。

夕照

欧阳修欧阳修 〔宋代〕

夕照留歌扇,余辉上桂丛。
霞光晴散锦,雨气晚成虹。
燕下翻池草,乌惊傍井桐。
无憀照湘水,丹色映秋风。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日

苏曼殊苏曼殊 〔近现代〕

好花零落雨绵绵,辜负韶光二月天。
知否玉楼春梦醒,有人愁煞柳如烟。
© 2023 古诗文吧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