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后汉书·王畅传

王充王充 〔两汉〕

  畅字叔茂。少以清实为称,无所交党。初举孝廉,辞病不就。大将军梁商特辟举茂才,四迁尚书令,出为齐相。征拜司隶校尉,转渔阳太守。所在以严明为称。坐事免官。是时,政事多归尚书,桓帝特诏三公,令高选庸能。太尉陈蕃荐畅清方公正,有不可犯之色,由是复为尚书。

  寻拜南阳太守。前后二千石逼惧帝乡贵戚,多不称职。畅深疾之,下车奋厉威猛,其豪党有衅秽者,莫不纠发。会赦,事得散。畅追恨之,更为设法,诸受臧二千万以上不自首实者,尽入财物;若其隐伏,使吏发屋伐树,堙井夷灶,豪右大震。功曹张敞奏记谏曰:

  五教在宽,著之经典。汤去三面,八方归仁。武王入殷,先去砲格之刑。高祖鉴秦,唯定三章之法。孝文皇帝感一缇萦,蠲除肉刑。卓茂、文翁、召父之徒,皆疾恶严刻,务崇温厚。仁贤之政,流闻后世。夫明哲之君,网漏吞舟之鱼,然后三光明于上,人物悦于下。言之若迂,其效甚近。发屋伐树。将为严烈,虽欲惩恶,难以闻远。以明府上智之才,日月之曜,敷仁惠之政,则海内改观,实有折枝之易,而无挟山之难。郡为旧都侯甸之国,园庙出于章陵,三后生自新野,士女沾教化,黔首仰风流,自中兴以来,功臣将相,继世而隆。愚以为恳恳用刑,不如行恩;孳孳求奸,未若礼贤。舜举皋陶,不仁者远。随会为政,晋盗奔秦。虞、芮入境,让心自生。化人在德,不在用刑。

  畅深纳敞谏,更崇宽政,慎刑简罚,教化遂行。

  郡中豪族多以奢靡相尚,畅常布衣皮褥,车马羸败,以矫其敞。同郡刘表时年十七,从畅受学。进谏曰:“夫奢不僭上,俭不逼下,循道行礼,贵处可否之间。蘧伯玉耻独为君子。府君不希孔圣之明训,而慕夷,齐之末操,无乃皎然自贵于世乎?”畅曰:“昔公仪休在鲁,拔园葵,去织妇;孙叔敖相楚,其子被裘刈薪。夫以约失之鲜矣。闻伯夷之风者,贪夫廉,懦夫有立志。虽以不德,敢慕遣烈。”

  后征为长乐卫尉。建宁元年,迁司空,数月,以水灾策免。明年,卒于家。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货殖列传序

司马迁司马迁 〔两汉〕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 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 论,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 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 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棋置。此其大较也。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农而食之,虞 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周书》 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 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 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故太公望 封于营丘,地潟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 繦至 而辐凑。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于列国之君。是以齐富强至于威宣 也。

  故曰: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夷狄益甚。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 之民乎!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遗黄琼书

李固李固 〔两汉〕

  闻已度伊洛,近在万岁亭。岂即事有渐,将顺王命乎?盖君子谓:“伯夷隘,柳下惠不恭。”故传曰:“不夷不惠,可否之间。”盖圣贤居身之所珍也。诚遂欲枕山栖谷,拟迹巢由,斯则可矣;若当辅政济民,今其时也。自生民以来,善政少而乱俗多,必待尧舜之君,此为志士终无时矣。

  常闻语曰:“峣峣者易缺,皎皎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近鲁阳樊君被征初至,朝廷设坛席,犹待神明。虽无大异,而言行所守无缺;而毁谤布流,应时折减者,岂非观听望深,声名太盛乎?自顷征聘之士胡元安薛孟尝朱仲昭顾季鸿等,其功业皆无所采,是故俗论皆言处士纯盗虚声,愿先生弘此远谟,令众人叹服,一雪此言耳。

注释 译文

三足乌

佚名佚名 〔两汉〕

  蓬莱之东,岱舆之山,上有扶桑之树,树高万丈。树颠有天鸡,为巢于上。每夜至子时则天鸡鸣,而日中阳鸟应之;阳鸟鸣则天下之鸡皆鸣。《玄中记》

  (汉武帝) 曰:“朕所好甚者不老,其可得平?”朔曰:“东北有地曰之草,西南有春生之草。”帝曰:“何以知之?”朔曰:“三足乌数下地食此草,羲和欲驭,以手掩鸟目,不听下也。食草能不老,他鸟兽食此草则美闷不能动矣。”《洞冥记》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朱鹭

佚名佚名 〔两汉〕

朱鹭,鱼以乌。路訾邪鹭何食?食茄下。不之食,不以吐,将以问诛者。

刑部鲁员外富春山读书处

王褒王褒 〔两汉〕

泊舟富春渚,蹑屩富春山。荒台见遗构,下瞰沧江寒。

中有绩学子,辛苦服儒冠。岩扉入松柏,猿鸟时往还。

扫榻落叶下,捲幔浮云閒。横经对秋月,遥音薄林峦。

岂谓耽章句,斯道常先难。朅来千载馀,翱翔贤士关。

持节出乌府,典宪佐秋官。南山宿雾姿,文采何班班。

高冈鸣阳侣,九仞云逵翰。值此明盛时,玉佩声珊珊。

矫首读书处,烟萝邈跻攀。严陵客星隐,清名满人间。

出处虽异途,我心求所安。

论功歌诗二首 其二 嘉禾歌

班固班固 〔两汉〕

后土化育兮四时行。修灵液养兮元气覆。冬同云兮春霢霂。膏泽洽兮殖嘉谷。

见志诗二首 其二

仲长统仲长统 〔两汉〕

大道虽夷,见几者寡。
任意无非,适物无可。
古来绕绕,委曲如琐。
百虑何为,至要在我。
寄愁天上,埋忧地下。
叛散五经,灭弃风雅。
百家杂碎,请用从火。
抗志西山,游心海左。
元气为舟,微风为柁。
敖翔太清,纵意容冶。

论功歌诗二首 其一 灵芝歌

班固班固 〔两汉〕

因露寝兮产灵芝。象三德兮瑞应图。延寿命兮光此都。

配上帝兮象太微。参日月兮扬光辉。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箜篌引

佚名佚名 〔两汉〕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
渡河而死,当奈公何!

赏析 注释 译文

惜誓

贾谊贾谊 〔两汉〕

惜余年老而日衰兮,岁忽忽而不反。
登苍天而高举兮,历众山而日远。
观江河之纡曲兮,离四海之沾濡。
攀北极而一息兮,吸沆瀣以充虚。
飞朱鸟使先驱兮,驾太一之象舆。
苍龙蚴虬于左骖兮,白虎骋而为右騑。
建日月以为盖兮,载玉女于后车。
驰骛于杳冥之中兮,休息虖昆仑之墟。
乐穷极而不厌兮,愿从容虖神明。
涉丹水而驼骋兮,右大夏之遗风。
黄鹄之一举兮,知山川之纡曲。
再举兮,睹天地之圜方。
临中国之众人兮,讬回飙乎尚羊。
乃至少原之野兮,赤松王乔皆在旁。
二子拥瑟而调均兮,余因称乎清商。
澹然而自乐兮,吸众气而翱翔。
念我长生而久仙兮,不如反余之故乡。
黄鹄后时而寄处兮,鸱枭群而制之。
神龙失水而陆居兮,为蝼蚁之所裁。
夫黄鹄神龙犹如此兮,况贤者之逢乱世哉。
寿冉冉而日衰兮,固儃回而不息。
俗流从而不止兮,众枉聚而矫直。
或偷合而苟进兮,或隐居而深藏。
苦称量之不审兮,同权概而就衡。
或推迻而苟容兮,或直言之谔谔。
伤诚是之不察兮,并纫茅丝以为索。
方世俗之幽昏兮,眩白黑之美恶。
放山渊之龟玉兮,相与贵夫砾石。
梅伯数谏而至醢兮,来革顺志而用国。
悲仁人之尽节兮,反为小人之所贼。
比干忠谏而剖心兮,箕子被发而佯狂。
水背流而源竭兮,木去根而不长。
非重躯以虑难兮,惜伤身之无功。
已矣哉!
独不见夫鸾凤之高翔兮,乃集大皇之野。
循四极而回周兮,见盛德而后下。
彼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藏。
使麒麟可得羁而系兮,又何以异虖犬羊?

赏析 注释 译文

蜨蝶行

佚名佚名 〔两汉〕

蜨蝶之遨游东园,奈何卒逢三月养子燕,接我苜蓿间。
持之我入紫深宫中,行缠之傅欂栌间,雀来燕。
燕子见衔哺来,摇头鼓翼何轩奴轩!

别王都官诗

王褒王褒 〔两汉〕

连翩悯流客,凄怆惜离群。
东西御沟水,南北会稽云。
河桥两堤绝,横歧数路分。
山川遥不见,怀袖远相闻。

升天行 其一

曹植曹植 〔两汉〕

乘蹻追术士,远之蓬莱山。灵液飞素波,兰桂上参天。

玄豹游其下,翔鹍戏其巅。乘风忽登举,彷佛见众仙。

升天行 其二

曹植曹植 〔两汉〕

扶桑之所出,乃在朝阳溪。中心陵苍昊,布叶盖天涯。

日出登东干,既夕没西枝。愿得纡阳辔,回日使东驰。

升天行

曹植曹植 〔两汉〕

扶桑之所出。
乃在朝阳溪。
中心陵苍昊。
布叶盖天涯。
日出登东干。
既夕没西枝。
愿得纡阳辔。
回日使东驰。

升天行

曹植曹植 〔两汉〕

乘蹻追术士。
远之蓬莱山。
灵液飞素波。
兰桂上参天。
玄豹游其下。
翔鹍戏其巅。
乘风忽登举。
彷佛见众仙。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怨郎诗

卓文君(存疑)卓文君(存疑) 〔两汉〕

一朝别后,二地相悬。
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
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杆。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
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红似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
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
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诀别书

卓文君卓文君 〔两汉〕

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
锦水有鸳,汉宫有木,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
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有所思

佚名佚名 〔两汉〕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
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妃呼豨!
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嘲热客诗

程晓程晓 〔两汉〕

平生三伏时,道路无行车。闭门避暑卧,出入不相过。

今世褦襶子,触热到人家。主人闻客来,颦蹙奈此何。

谓当起行去,安坐正跘跨。所说无一急,𠴲唅一何多。

疲瘠向之久,甫问君极那。摇扇臂中疼,流汗正滂沱。

莫谓此小事,亦是人一瑕。传戒诸高朋,热行宜见诃。

赏析 注释 译文

士不遇赋

董仲舒董仲舒 〔两汉〕

  呜呼嗟乎,遐哉邈矣。时来曷迟,去之速矣。屈意从人,非吾徒矣。正身俟时,将就木矣。悠悠偕时,岂能觉矣?心之忧欤,不期禄矣。遑遑匪宁,只增辱矣。努力触藩,徒摧角矣。不出户庭,庶无过矣。

  重曰:“生不丁三代之盛隆兮,而丁三季之末俗。末俗以辩诈而期通兮,贞士耿介而自束,虽日三省于吾身,繇怀进退之惟谷。彼实繁之有徒兮,指其白以为黑。目信嫮而言眇兮,口信辩而言讷。鬼神之不能正人事之变戾兮,圣贤亦不能开愚夫之违惑。出门则不可与偕往兮,藏器又蚩其不容。退洗心而内讼兮,固未知其所从也。观上古之清浊兮,廉士亦茕茕而靡归。殷汤有卞随与务光兮,周武有伯夷与叔齐。卞随、务光遁迹于深渊兮,伯夷、叔齐登山而采薇。使彼圣贤其繇周遑兮,矧举世而同迷。若伍员与屈原兮,固亦无所复顾。亦不能同彼数子兮,将远游而终古。于吾侪之云远兮,疑荒涂而难践。惮君子之于行兮,诫三日而不饭。嗟天下之偕违兮,怅无与之偕返。孰若返身于素业兮,莫随世而轮转。虽矫情而获百利兮,复不如正心而归一善。纷既迫而后动兮,岂云禀性之惟褊。昭“同人”而“大有”兮,明谦光而务展。遵幽昧于默足兮,岂舒采而蕲显?苟肝胆之可同兮,奚须发之足辨也?”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悲士不遇赋

司马迁司马迁 〔两汉〕

  悲夫!士生之不辰,愧顾影而独存。恒克己而复礼,惧志行而无闻。谅才韪而世戾,将逮死而长勤。虽有形而不彰,徒有能而不陈。何穷达之易惑,信美恶之难分。时悠悠而荡荡,将遂屈而不伸。

  使公于公者,彼我同兮;私于私者,自相悲兮。天道微哉,吁嗟阔兮;人理显然,相倾夺兮。好生恶死,才之鄙也;好贵夷贱,哲之乱也。炤炤洞达,胸中豁也;昏昏罔觉,内生毒也。

  我之心矣,哲已能忖;我之言矣,哲已能选。没世无闻,古人唯耻;朝闻夕死,孰云其否!逆顺还周,乍没乍起。理不可据,智不可恃。无造福先,无触祸始。委之自然,终归一矣!

轻举篇

王褒王褒 〔两汉〕

天地能长久,神仙寿不穷。白玉东华检,方诸西岳童。

俄瞻少海北,暂别扶桑东。俯观云似盖,低望月如弓。

看棋城邑改,辞家墟巷空。流珠馀旧灶,种杏发新业。

酒酿瀛洲玉,剑铸昆吾铜。谁能揽六博,还当访井公。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大风歌

刘邦刘邦 〔两汉〕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公宴

曹植曹植 〔两汉〕

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
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
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
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
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
神飚接丹毂,轻辇随风移。
飘飖放志意,千秋长若斯。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从弟·其一

东汉·刘桢东汉·刘桢 〔两汉〕

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
蘋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
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
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

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三

刘桢刘桢 〔两汉〕

秋日多悲怀。感慨以长叹。终夜不遑寐。叙意于濡翰。明灯曜闰中。清风凄已寒。白露涂前庭。应门重其关。四节相推斥。岁月忽已殚。壮士远出征。戎事将独难。涕泣洒衣裳。能不怀所欢。

赠五官中郎将诗四首 其三

刘桢刘桢 〔两汉〕

秋日多悲怀,感慨以长叹。
终夜不遑寐,叙意于濡翰。
明镫曜闺中,清风凄已寒。
白露涂前庭,应门重其关。
四节相推斥,岁月忽已殚。
壮士远出征,戎事将独难。
涕泣洒衣裳,能不怀所欢。

赠五官中郎将诗之四

刘桢刘桢 〔两汉〕

凉风吹沙砾。霜气何皑皑。明月照缇幕。华灯散炎辉。赋诗连篇章。极夜不知归。君侯多壮思。文雅纵横飞。小臣信顽卤。僶俛安能追。
形式
© 2023 古诗文吧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