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奥,莫重乎银钩。昔秦丞相斯见周穆王书,七日兴叹,患其无骨;蔡尚书邕入鸿都观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群。故知达其源者少,闇于理者多。近代以来,殊不师古,而缘情弃道,才记姓名,或学不该赡,闻见又寡,致使成功不就,虚费精神。自非通灵感物,不可与谈斯道矣!今删李斯《笔妙》,更加润色,总七条,并作其形容,列事如左,贻诸子孙,永为模范,庶将来君子,时复览焉。
笔要取崇山绝仞中兔毫,八九月收之,其笔头长一寸,管长五寸,锋齐腰强者。其砚取煎涸新石,润涩相兼,浮律耀墨者。其墨取庐山之松烟,代郡之鹿角胶,十年以上,强如石者为之。纸取东阳鱼卵,虚柔滑净者。凡学书字,先学执笔,若真书,去笔头二寸一分,若行草书,去笔头三寸一分,执之。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初学先大书,不得从小。善鉴者不写,善写者不鉴。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一一从其消息而用之。
一“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
、“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
丿“撇”如陆断犀象。
乙“折”如百钧弩发。
∣“竖”如万岁枯藤。
乀“捺”如崩浪雷奔。
勹“横折钩”如劲弩筋节。
右七条笔阵出入斩斫图。执笔有七种。有心急而执笔缓者,有心缓而执笔急者。若执笔近而不能紧者,心手不齐,意后笔前者败;若执笔远而急,意前笔后者胜。又有六种用笔:结构圆奋如篆法,飘风洒落如章草,凶险可畏如八分,窈窕出入如飞白,耿介特立如鹤头,郁拔纵横如古隶。然心存委曲,每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
永和四年,上虞制记。
控景始晖津,飞飙登上清。云台郁峨峨,阊阖秀玉城。
晨风鼓丹霞,朱烟洒金庭。绿蕊粲玄峰,紫华岩下生。
庆云缠丹炉,炼玉飞八琼。晏眄广寒宫,万椿愈童婴。
龙旗启灵电,虎旗徵朱兵。高真回九曜,洞观均潜明。
谁能步幽道,寻我无穷龄。
玄山构沧浪,金房映灵轩。洛公挺奇尚,从容有无间。
形沉北寒宇,三神栖九天。同寮相率往,推我高胜年。
弱冠石庆安,未肯崇尊贤。嘲笑蓬莱公,呼此广休前。
明公将何以,却此少年翰。
远送新行客,戚暮乃来归。入门望爱子,妻妾向人悲。
闻子不可见,日已潜光辉。孤坟在西北,常念君来迟。
褰裳上墟丘,但见蒿与薇。白骨归黄泉,肌体乘尘飞。
生时不识父,死后知我谁。孤魂游穷暮,飘遥安所依。
人生图嗣息,尔死我念追。俯仰内伤心,不觉泪沾衣。
人生自有命,但恨生日希。
整泰坛。祀皇神。精气感。百灵宾。蕴朱火。燎芳薪。紫烟游。
冠青云。神之体。靡象形。旷无方。幽以清。神之来。光景照。
听无闻。视无兆。神之至。举歆歆。动余心。神之坐。同欢娱。
泽云翔。化风舒。嘉乐奏。文中声。八音谐。神是听。咸洁齐。
并芬芳。烹牷牲。享玉觞。神悦飨。歆礼祀。佑大晋。降繁祉。
祚京邑。行四海。保天年。穷地纪。
天命大晋,载育群生。于穆上德,随时化成。自祖配命,皇皇后辟。
继天创业,宣文之绩。不显宣文,先知稼穑。克恭克俭,足教足食。
既教食之,弘济艰难。上帝是佑,下民所安。天佑圣皇,万邦来贺。
虽安勿安,乾乾匪暇。乃正丘郊,乃定冢社。廙廙作宗,光宅天下。
惟敬朝飨,爰奏食举。尽礼供御,嘉乐有序。树羽设业,笙镛以间。
琴瑟齐列,亦有篪埙。喤喤鼓钟,枪枪磬管。八音克谐,载夷载简。
既夷既简,共大不御。风化潜兴,如云如雨。如云之覆,如雨之润。
声教所暨,无思不顺。教以化之,乐以和之。和而养之,时惟邕熙。
礼慎其仪,乐节其声。于铄皇繇,既和且平。
行行循归路,计日望旧居。一欣侍温颜,再喜见友于。
鼓棹路崎曲,指景限西隅。江山岂不险?归子念前途。
凯风负我心,戢枻守穷湖。高莽眇无界,夏木独森疏。
谁言客舟远?近瞻百里馀。延目识南岭,空叹将焉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