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偈 其一一五
庞蕴 〔唐代〕
常闻阿閦佛,拟向东方讨。今日审思维,不动自然到。
语汝守门奴,何须苦烦燥。我奏父王知,与汝改名号。
破却有为功,显示无为道。
诗偈 其一五八
四大本无情,清虚无色声。达人悟空理,知法本无生。
诸佛常现前,妙德亦同行。无无无障碍,心牛不肯耕。
诗偈 其七
说事满天下,入理实无多。常被有为缚,何日见弥陀。
诗偈 其五十六
鍊尽三山铁,镕销五岳铜。林枯鸟自散,海竭绝鱼龙。
无师破戒行,有法尽皆空。
诗偈 其一八○
惭愧好意根,无自亦无他。无自身无垢,无他尘不加。
常居清静地,知有不能过。旧时恶知识,总见阿弥陀。
诗偈 其一○八
菩提般若名相假,涅槃真如亦是虚。欲得心神真解脱,一切名相本来无。
十方世界风尘净,州州县县绝艰虞。王道荡荡无偏党,举国众生同一如。
不动干戈安万姓,法王合掌髻中珠。
诗偈 其一七○
宝珠内衣里,系来无量时。遇六恶知识,又常假慈悲。
牵我饮欲酒,醉卧都不知。情尽酒复醒,自见本道师。
诗偈 其一○七
达人知是幻,纵损心亦如。诸天不免难,况复此阎浮。
须寻无上理,莫更苦踟蹰。衣食才方足,不用积盈馀。
少欲有涅槃,知足非凡夫。当来无地狱,现在出三涂。
诗偈 其六十九
佛遣灭生灭,生灭长相随。不学大人相,却作小孙儿。
持心更觅佛,岂不是愚痴。
诗偈 其一三七
更无别路超生死,前佛后佛同一般。舒即周流十方刹,敛时还在一毛端。
诗偈 其一三○
真为家贫无一物,此语总是空里出。出语还须归本源,不敢违他过去佛。
诗偈 其一○三
大唐三百六十州,我暂放閒乘兴游。瞬息之间知事尽,若论入理更深幽。
共外知识呷清水,总是妄想无骨头。却归东西山道去,不舍因缘骑牯牛。
后望青山平似掌,前瞻汉水水东流。试问西域那提子,遗法慇勤无所求。
自入大海归火宅,不觉乘空失却牛。有人见我归东土,我本元居西海头。
来去自然无障碍,出入生死有何忧。
诗偈 其三
前人若有事,我犹佯不知。何况他无问,谗舌强卑卑。
诗偈 其七十一
无事被他骂,佯佯耳不闻。舌亦不须动,心亦不须瞋。
关津无障碍,即是出缠人。
诗偈 其一六七
凡夫智量狭,妄说有难易。离相如虚空,尽契诸佛智。
戒相如虚空,迷人自作持。病根不肯拔,执是弄花枝。
诗偈 其三十九
居士元无病,方丈现有疾。唯忧二乘者,缘事不得出。
所以诃秽食,纯说波罗蜜。上方一盂饭,气满于七日。
不假日月光,心王照斯室。文殊问不二,忘言功自毕。
过去即如然,现在还同一。若能达此理,无求总成佛。
诗偈 其一六九
世间最上事,唯有修道强。若悟无生理,三界自消亡。
蕴空妙德现,无念是清凉。此即迷陀土,何处觅西方。
诗偈 其二十六
老来无气力,房舍不能修。基颓柱根朽,椽梠脱差抽。
泥涂零落尽,四壁空飕飕。举头看梁柱,星星见白头。
慧云降法雨,智水沃心流。家中空豁豁,屋倒亦何忧。
山庄草庵破,余归大宅游。生生不拣处,随类说无求。
诗偈 其十六
二乘皆曰不堪任,上士之人智慧深。欲得神通等居士,无过无物总无心。
诗偈 其一七九
教君杀贼法,不用苦多方。慧剑当心刺,心亡法亦亡。
心亡极乐国,法亡即西方。贼为象马用,神自作空王。
诗偈 其一二四
身现凡夫事,内照自分明。三千大千界,满中诸众生。
刹那造有业,了了总知情。纳安芥子里,称为无相经。
常持人不识,念时无色声。
诗偈 其四十八
事上说佛国,此去十万里。大海渺无边,动即黑风起。
往者虽千万,达者无一二。忽遇本来人,不在阴阳里。
题乌江亭
杜牧 〔唐代〕
独坐敬亭山
李白 〔唐代〕
山居八咏 其四
常达 〔唐代〕
西来真祖意,祗在见闻中。寒雁一声过,疏林几叶空。
心闲怜水石,身老怯霜风。为报参玄者,山山月色同。
浮萍赋附歌
常衮 〔唐代〕
大江之水东西流,别有孤萍朝夕浮。莫言此中长汎汎,终当结实触王舟。
湘中纪行十首·浮石濑
刘长卿 〔唐代〕
早发中严寺别契上人
皇甫冉 〔唐代〕
韶州驿楼宴罢
许浑 〔唐代〕
岭猿
常建 〔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