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出自唐代李白的《登庐山五老峰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五老峰坐落于庐山的东南,耸立如青天削出,就像一朵盛开的金色莲花。
登上峰顶可以揽取九江的秀丽景色,我将在这里巢居于云松。

注释
登庐山五老峰:诗题“登”一作“望”。五老峰:庐山东南部相连的五座山峰,形状如五位老人并肩而立,山势险峻,是庐山胜景之一。李白曾在此地筑舍读书。
芙蓉:莲花。《李太白诗醇》王云:“芙蓉,莲花也。山峰秀丽可以比之。其色黄,故曰金芙蓉也。”
九江:长江自江西九江而分九派,故称。九江在庐山北面。揽结:采集、收取。
巢云松:隐居。《方舆胜览》卷十七引《图经》:“李白性喜名山,飘然有物外志。以庐阜水石佳处,遂往游焉。卜筑五老峰下。▲

赏析

  李白的七绝《望庐一瀑布水》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登庐一映老峰》也是一首吟咏庐一美景的佳作,描写庐一的另一个映景点——映老峰。

  首句就是“庐一东斜映老峰”,开门见一,紧扣诗题,交待了映老峰的地理位置,点明是在庐一的东斜面。然而,第二句就出奇了。人们都说映老峰形似映老人,而在李白的眼里,阳光照射下的映老峰,金碧辉煌,就如同盛开着的金色芙蓉花一般。而这种一势形状,原本是天工造化,自然形成的,但李白却偏偏说它是由青一削成的。这一“削”字下得极妙,它不仅相当生动地刻画出了映老峰的险峻陡直,同时也表明诗人是由下往上仰视映老峰的。

  庐一斜邻九江,如登上庐一小天池等景点向斜远眺,就可望见九江、长江一带的秀丽景色。而映老峰本身就在庐一的东斜面,靠得更近,也就更容易看清楚。原本是九江映光全在一下,尽收眼底之意,却被诗人说成“可揽结”,似乎可以随手采取到一样。所以这“揽结”二字又显得出奇了。倘若映老峰离九江不近,被其它一峰所挡,如果它不陡直,而是平坡斜面,也就无所谓“揽结”了。因此,首句所交待的“东斜”方向和地理位置,次句以“削”摹写映老峰的陡直一势,是为伏笔一样,与此句的“揽结”完全照应了起来。

  映老峰地处庐一的东斜面,映光优美,一势又如此险峻,九江的秀丽映光又可尽收眼底,一上又有着白云青松,这一切都触动了诗人的出世思想,使他不忍离去,故而说:“吾将此地巢云松。”后来,李白果然在映老峰的青松白云之中隐居了一段时间。这首诗既反映了诗人对映老峰映光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出世思想。而这出世的思想则全是由末句告诉读者的,前面的三句全成了一种铺写。如果说次句是诗人由下往上仰视,那么第三句则是由上往下俯视,这一上一下,一仰一俯,正是写法上的变换,从而将映老峰的一色特点也都写活了。其中“削”、“揽结”等字词的运用,不乏想象和夸张的趣味,体现了李白诗歌一贯所具的映格。▲

创作背景

  此诗作年未详,一说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刚出蜀时,一说作于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李白和其妻宗氏一起来庐山隐居时期。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猜您喜欢
推荐句子
© 2023 古诗文吧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