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教山寺厌逢迎。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鹧鸪天·博山寺作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不在往临安的路上奔波,却多次往来于山寺以致它都厌于逢迎我了。在有味与无味之间追求生活乐趣,在材与不材之间度过一生。
我宁可保持自我的独立人格,也不趋炎附势猎取功名。走遍人间,过了大半生还是走上了归耕一途。松竹是我的真朋友,花鸟是我的好弟兄。

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等,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三平韵。
长安路:喻指仕途。长安,借指南宋京城临安。
厌逢迎:往来山寺次数太多,令山寺为之讨厌。此为调侃之语。
味无味:语出《老子》:“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材不材间:语出《庄子·山木》:“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宁作我:指宁愿保持自我独立的人格,只做我自己,语出《世说新语·品藻》:“桓公少与殷侯齐名,常有竞心。桓问殷:‘卿何如我?’殷云:‘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岂其卿:意思是何必趋炎附势猎取功名,语出扬雄《法言·问神》卷五:或曰:“君子病没世而无名,盍势诸名卿,可几也。”曰:“君子德名为几,梁、齐、赵、楚之君,非不富且贵也,恶乎成名?谷口郑子真不屈其志而耕乎岩石之下,名震于京师。岂其卿,岂其卿。”
“人间”句:语出苏轼《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
“一松”句:语出元结《丐论》:“古人乡无君子,则与云山为友;里无君子,则与松竹为友;座无君子,则与琴酒为友。”
“山鸟”句:语出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诗:“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鸟山花共友于。”▲

赏析

  这是一首宣泄厌弃官场、决意归隐的词章。按理说四十多岁正是人生建功立业之心最盛,最能奋发作为之时,然而词的开首两句却说:“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这两句应题,大意是说,他已经不再心向国都,不再在意天下国家之事了,只流连于博山寺和它周围的山水,使得它都厌于逢迎我了。辛弃疾显然不是果真作如此想的。他不会真的已经忘情于山水游乐,把北复中原的大志抛诸脑后。下边“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两句,典出《庄子》,貌似超脱,要安于归隐平淡的生活,自得其乐,做不材之材以终其年。事实上,上片四句是怨辞反说,辛弃疾并非真正能安于闲适平淡的生活,置国家天下于不顾,只是当权者对他始终若即若离,不能真正信任,而主和派又百般猜忌,以致他在几乎二十年的时间里被闲置不用,素志不展。“材不材”,强调的是才。词人文武全才,不论在抗金战场,还是在文苑词坛,都如虎挪狮拏,龙腾象踏,但这样一位高才,却长期被废置闲居,报国无门。在这首词中,他字面上超然闲逸之词,实则包含着对当权者的激愤与积怨,只是不易察觉罢了。

  下片表明自己不会改变本性去迁就别人,表现宁学躬耕者不屈其志而得真名的精神。过片起句表明心志:保持完我,不屈附公卿而求取声名。下一句说人生历尽世事,到头来还是要归于田园,躬耕田亩。词人南归以来,一直在地方官的任上转徙不停,一个“却”字,实又流露出对当政者的不满。最后两句“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辛弃疾意托于松竹花鸟,守君子之志的意向自不待言,其中或许也包含着对仕途人情的戒畏。松竹真朋友,花鸟好弟兄,只有他们不会让辛弃疾伤心失望。篇末承转,说明人世无君子可处,只好与松竹花鸟为友,无奈兼以自我开脱。▲

创作背景

  这首《鹧鸪天·博山寺作》作于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至十四年(1187)间辛弃疾闲居上饶带湖时期。辛弃疾长居带湖期间,常往来于博山。其词作中与博山有关的有很多首。博山在他的生活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记,所以才会屡有题记,反复吟咏。

简析

  此词开篇总述词旨,以下采用层层递进手法,阐明归隐之由以及归隐之乐,亦运用侧面烘托,表现出仕途人情之险恶。首先从养生处世的哲理之道点明缘由;再由宁可归耕山野也不依附权贵,说明走向退隐的必然;末以欣喜与松竹花鸟为友,表明归耕田园山林的闲情雅趣。全词语言通俗明快,挥洒自由。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猜您喜欢
推荐句子
© 2023 古诗文吧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